
芦月英,女,1953年6月生,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钤阳办事处白田村委辋江村小组村民。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,她为母则刚,不离不弃精心照顾,守护先天性脑瘫还伴有小儿麻痹的儿子50载,用真情真心演绎平凡而伟大的母爱;在丈夫一度突发脑梗、身体遭遇重大变故的当口,她坚强面对,毅然以柔弱的肩膀扛起照顾全家的重任,用爱撑起一片天。芦月英曾荣获“江西好人”等荣誉。
孩子患上脑瘫 她决不放弃
1975年6月,芦月英诞下一名男婴,取名小林。可细心的芦月英却发现,儿子一出生就异常安静,行为举止迟缓。那时候的农村医疗设施差。等到孩子三四岁时,同龄的孩子能跑能跳,自家的儿子却目光呆滞,只能勉强坐着。到医院一检查,犹如晴天霹雳,诊断为先天性脑瘫,伴有小儿麻痹,孩子怕是一辈子也站不起来了!芦月英一度流下伤心绝望的泪水。
当时,好多人劝她,长痛不如短痛,还是放弃孩子吧,免得一辈子受苦受累把自己搭进去。可芦月英擦干眼泪,毅然决然地摇了摇头,“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。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在,就绝不会放弃。”
守护半个世纪 她用爱诠释舐犊情深
50年来,芦月英悉心照料儿子,其中的辛劳与酸楚,常人无法想象。
芦月英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,忙到晚上十一点才能草草躺下。地里农活、种菜养鸡、洗衣做饭,里里外外她都要一一亲手打理。然而,瘦弱多病的儿子只能孤零零地困在椅子上,情绪失控时,他经常会捶胸揪自己头发,甚至嚎喊哭叫。芦月英看在眼里、痛在心上,一次次劝慰安抚着儿子。碰到天气好,她会暂时放一放农活,把儿子抱到轮椅上,推出去晒晒太阳,透透空气。每天她都会帮儿子捶背捏腿、活络筋骨。儿子日常的大小便料理、喂药喂饭、穿戴换衣、擦洗身子……一桩桩一件件,都需要时间和精力。怕儿子得褥疮起疹子,她就挨着儿子的床设了个铺,晚上定时帮他翻几次身。
岁月的磨难压弯了她的腰,留下了满脸皱纹,也落下了一身伤病。2021年,由于常年积劳成疾,芦月英突感身体不适,到医院做手术安装了三个心脏支架。对此,坚强的她却一直微笑面对,无怨无悔。她总是乐观地说,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与支持,儿子住院用药、吃穿用度都有保障。儿子偶尔一声含糊的“妈妈”,一丝孩童般的微笑,都会瞬间让她泪流满面,感觉所有的付出与爱都是值得的。
老伴身体变故 她积极勇敢面对
认定儿子的病治愈无望后,芦月英和老伴总是相互鼓励打气,勇敢微笑面对生活。
多年来,老伴一直靠打短工补贴家用。如今,老两口都七十多岁了,身子骨也大不如从前,逐渐感觉力不从心。2022年,老伴在菜地干活时突发脑出血,下半身瘫痪,整个家庭再次陷入困境。好在有政府的多方帮扶、政策优待,加上爱心人士伸出援手,芦月英逐渐走了出来,勇敢积极面对,“即使困难再大,儿子、丈夫都需要人照料,也要咬牙坚持下去,勇敢撑起这个家!”为让老伴最大限度得到康复,她多方求医问药之余,用竹竿捆绑固定身体的土方法,牵着老伴咬牙锻炼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现在,她的老伴基本能生活自理。
50年风雨兼程,50年身心疲惫。随着儿子也年过半百,芦月英也在一天天老去。谈及今后的打算,她总是流露出对患病儿子的一腔不舍:“不管别人怎么看,儿子在我心里就是一块宝,只希望自己能多活几年,也希望儿子能身体好一些。只要自己还能动,还有一口气,我和老伴就不会轻易放弃。”
没有被命运击倒的芦月英,用一腔伟大母爱,创造了当初医生断定“她儿子活不过十多年”的人间奇迹,撑起了儿子的一片天。(责任编辑:周胜武 汪增泽)